观点|黄祖辉:“农业强国”需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
3月9日上午,农业农村部召开“农业强国规划”座谈会。唐仁健部长主持并做重要讲话。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祖辉教授在座谈会上以“建设农业强国需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为题做了发言。着重谈了我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问题及其与农业强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要制定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升级规划;提升农业全产业链升级中科技链、数字链、组织链和品牌链的赋能与支撑作用;处理好产业链的纵向融合和横向整合关系;重视产业链衔接机制建构和小农融入农业全产业链等问题。
6位专家在会上分别作了专题发言。农业农村部相关部、司领导出席了座谈会。
◇ 新闻链接
建设农业强国需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
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是农业强国的基础性、支撑性体系,是基于大食物观视域范畴下的高质量农业发展体系。现代农业的发展体系并不局限于第一产农业,而是体现全产业链的农业体系,或者说是接二连三、一二三产融合和多功能(包括农文旅结合的相关休闲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按照这样的农业体系看农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体量就不是很小,而是不小,农业占GDP的比重就不是很低,而是不低,以美国为例,其一产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百分之1点几,但如果按照上述意义上的农业含义讲,美国的农业体量也不小,大体可以接近GDP的20%。就我国而言,全产业链和多功能的农业的体量及其占GDP的比重就会更大。建立现代农业的发展体系不仅是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协同的农业发展体系,而且也一定也是能够兼顾国家发展与安全,兼容政府与市场,实现农业强国的农业发展体系。
建立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实现农业强国和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推动我国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发展。
一、农业全产业链的内涵与我国状况
农业全产业链的本质是农业从上游源头到下游终端的纵向产业链。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实质上就是要推动农业的纵向一体化和纵向价值链的升级。农业的全产业链不仅仅是指农业的生产链,而且还包括与农业生产链密切关联的多种要素链。换句话讲,农业全产业链可以从不同视角观察。包括:作为生命再生产的农业全产业链和作为经济再生产的农业全产业链;作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相链接的农业产业链和作为国民经济一产、二产、三产相链接的农业全产业链;以及与农业全产业链水平和升级密切相关的农业关键因素链,如农业的科技链、组织(主体)链、供应链、金融链、信息(数字)链、价值(利益)链、政策链等。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就是要从农业全产业链的本质特征和农业的关键因素出发,通过系统思维、动态分析、整体研判,搞清农业全产业链的状况,揭示影响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发展的瓶颈与成因,确立相关思路和重点突破口。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农业及其全产业链形态,已经从适应数量增长型、管理计划型、消费温饱型的状态,逐渐向适应质量增长型、市场竞争型、消费现代型的态势转变。与此相关联,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农业多功能的拓展、农业数字化的应用、农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农业产业链主体间的协调、农业供给侧的改革等,也正在成为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和发展的关注热点。从农业全产业链的多维角度看,我国农业及其全产业链在关键因素链方面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链条不畅问题,如从农业的科技链看,我国还没有形成能与农业全产业链相匹配,能提升农业产业链水平的科技创新与转化链,以致农业科技的贡献率始终不高;又如,从农业产业的组织链看,我国农业产业组织不仅存在横向融合度低,即融合农民与农民的农业合作组织普遍规模不大,难以为农民提供有效服务,而且纵向一体的组织化水平也不高,上下游主体与主体之间存在明显的能力不对称、交易不对等现象,以致难以形成全产业链的利益均衡机制;从农产品的供应链角度看,仍然存在供给过剩与短缺并存,价格链波动大,整个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弱、韧性不足的现象;从农业产业信息链的角度看,尽管数字乡村这几年比较热,乡村建了不少数字平台,但大多服务于乡村治理,服务于农户农业生产和营销方面仍不很普遍和充分。这些现象使得我国农业及其全产业链呈现出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畅、产业纵向一体化程度不高、全产业链的价值提升不足且分享不均、全产业链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推动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升级的六个重点
1、重视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中的产业链体系建构。也就是说,要将农业产业作为一个既有品类与功能差异,又是接二连三的产业链体系,这一体系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中的重要体系,是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有机结合,互为依托、互促共进的重要体系。
2、建立全产业链的农业统一大市场。建立农业统一大市场关键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消除产业发展中要素流动和优化组合的制度屏障,使农业产业在横向整合与纵向一体实现优化组合。为此,既要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又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实现改革联动,同时,还要加快行业组织发展,形成政府有为、市场有效、行业有能的“三位一体”的农业统一大市场治理结构。
3、推进农业科技链与农业产业链契合。农业产业链能否有效衔接和提升,不仅取决于产业链上下游的规模匹配和衔接机制的建构,而且离不开产业科技链的有效嵌入和支撑。为此,既要重视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和应用三大环节链的衔接,又要重视农业科技在上下游产业的衔接,如从农产品育种、栽培、收获,到加工、储运、保鲜、销售等全产业链的科技链匹配。
4、发挥数字化、组织化、品牌化对农业全产业链的赋能作用。与土地、劳动、资本这些基础性生产要素不同,数字、组织、品牌、文化等是一种赋能性新要素。要在推动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升级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字化的平台赋能功能、组织化的整合赋能功能、品牌化的溢价赋能功能,使农业产业链韧性增强、效能提高、价值提升。
5、把握农业全产业链的纵横关系。推动我国农业全产业链的升级,既要重视农业一二三产的纵向融合,又要重视上游产业的横向融合,即农业生产者农民通过合作组织实现同业的联合,以增强小农融入产业链的能力和上游农业向下游产业延伸,或与下游产业衔接的能力。除此自外,还要重视全产业链的功能融合,通过推进产村融合、产城(镇)融合,实施农业全产业链的多功能发展和价值提升。
6、完善农业产业链的衔接方式与利益机制。完全一体化的产业链是完全内部化的产业链,进而产业链的衔接问题并不突出,但往往会带来组织内部对产业链不同环节治理的困难,尤其是农业全产业链,会涉及家庭经营、合作经营、公司(企业)经营等不同的经营机制,将这些不同的经营制度都内化在一个经营组织,产业治理的成本会太高,因此,农业的全产业链通常是由相互关联的不同市场经营主体所链接的,在这种状态下,不同主体在产业链上的链接方式和利益机制就显得尤为关键。需要在市场交易(合约)制度、政府政策制度、产业组织制度等进行具体设计和安排。
(作者系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振兴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本文为作者2023年3月9日在农业农村部“农业强国规划”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要点)